耙斗機是礦山巷道、隧道掘進中常用的裝巖設備,主要用于裝載巖石、煤等物料。其正確使用和維護對保證施工安全、效率及設備壽命至關重要。以下是耙斗機的使用規范和維護方法:
一、使用前準備與檢查
1. 安裝與固定
軌道鋪設:確保軌道平直、軌距符合設備要求(通常 600mm 或 900mm),軌道接頭間隙≤5mm,高低差≤2mm,避免設備運行時晃動。
固定裝置:使用卡軌器、地錨或斜撐固定機身,防止工作時滑移。斜巷(傾角>10°)作業時,需額外設置防滑裝置(如阻車器)。
2. 開機前檢查
機械系統:
耙斗、鋼絲繩無斷絲、磨損(鋼絲繩直徑磨損≥10% 需更換),連接牢固,滾筒轉動靈活。
減速器、齒輪箱油位正常(油面距油標中心線 ±5mm),油質清潔無雜質。
各傳動部件(聯軸器、鏈輪、鏈條)連接可靠,防護罩齊全。
電氣系統:
電纜無破損、漏電,接地保護良好(接地電阻≤4Ω)。
操作按鈕靈敏可靠,急停功能有效,信號燈正常。
工作環境:
巷道通風良好,瓦斯濃度<1%(煤礦場景),照明充足。
作業區域無障礙物,耙斗運行范圍內無人員滯留。
二、操作規范與注意事項
1. 啟動與運行
空載啟動:先點動試車,觀察耙斗、滾筒轉向是否正確(耙斗應向卸料槽方向牽引),無卡阻后再正式啟動。
裝載操作:
緩慢操縱手柄,控制耙斗往返速度(正常牽引速度 1.0~1.5m/s),避免急拉急停導致鋼絲繩斷裂或設備沖擊。
耙斗裝滿后及時返回,避免過載(裝載量不超過料槽容積的 80%),防止電機過載燒毀。
多臺設備聯合作業時,前后間距≥15m,避免相互干擾。
2. 特殊場景操作
斜巷作業:
傾角≤25° 時,可直接使用;傾角>25° 需制定專項安全措施(如增設防滑裝置、降低牽引速度)。
下放耙斗時,嚴禁切斷電機電源,應利用電機反轉控制速度,防止耙斗下滑失控。
拐彎巷道:采用導向輪調整耙斗運行方向,導向輪固定牢固,鋼絲繩與導向輪夾角≤45°,避免鋼絲繩磨損或脫槽。
3. 停機操作
停機前先停止裝巖,待耙斗空載返回后,切斷電機電源,關閉控制開關。
長期停機時,需將耙斗落地,放松鋼絲繩,切斷總電源,并做好設備防塵、防潮措施。
三、日常維護與保養
1. 每日維護(每班作業后)
清潔:清除機身、料槽內的巖渣、粉塵,保持散熱孔暢通。
潤滑:
各潤滑點(軸承、齒輪箱、導向輪軸)加注潤滑脂(鋰基脂 GB/T 7324-2010),每班至少 1 次。
鋼絲繩涂抹黃油,減少銹蝕和磨損。
緊固檢查:
擰緊各部位螺栓(尤其是滾筒、減速器固定螺栓),檢查履帶(如有)張緊度(下垂量≤50mm)。
檢查鋼絲繩接頭卡子是否松動(卡子數量≥3 個,間距 150~200mm)。
2. 每周維護
減速器檢查:
更換齒輪油(首次使用 50 小時更換,后續每 200 小時更換),油質變黑或雜質超標時提前更換。
檢測齒輪嚙合間隙(圓柱齒輪≤0.3mm,圓錐齒輪≤0.2mm),磨損超 30% 需更換。
鋼絲繩檢測:
測量直徑磨損量,斷絲數在一個捻距內超過 10% 時必須更換。
檢查滾筒繩槽磨損情況(深度≥2mm 時需修復或更換)。
電氣系統測試:
測量電機絕緣電阻(定子繞組≥0.5MΩ),清理接觸器觸點氧化層。
測試限位開關、過載保護功能是否靈敏(模擬過載時,電機應在 10 秒內停機)。
3. 每月維護
全面體檢:
檢查機架、料槽焊接處是否開裂(重點關注應力集中部位),焊縫脫焊需補焊處理。
測試制動裝置(如電磁抱閘)制動力矩(應≥1.2 倍額定載荷力矩),制動間隙≤2mm。
傳感器校準:
稱重傳感器(如有)進行零點校準和量程標定,誤差≤±2%。
備用件檢查:
清點備用鋼絲繩、耙斗、軸承等易損件,確保庫存充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