耙裝機的機械結構:
1.耙斗:耙斗是耙裝機的關鍵工作部件,一般由側板、尾幫和斗齒等部分組成。它的形狀類似于一個簸箕,通常采用高強度耐磨鋼板焊接而成。斗齒安裝在耙斗的前部,用于插入和耙取物料。其形狀和間距設計是根據耙取物料的性質(如礦石粒度、硬度等)來確定的,斗齒尖銳,能有效插入松散物料堆中。
2.絞車:絞車是耙裝機的動力源,主要包括主、副絞車。主絞車用于牽引耙斗進行耙料作業,副絞車用于控制耙斗的回程和卸載。絞車內部有電機、減速器、卷筒等組件。電機提供動力,通過減速器降低轉速、增大扭矩后傳遞給卷筒,卷筒上纏繞著牽引耙斗的鋼絲繩。
3.臺車:臺車是耙裝機的底盤部分,用于支撐整個設備并實現移動。它通常由車架、車輪和碰頭組成。車架是臺車的主體框架,采用型鋼焊接而成,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。車輪安裝在車架底部,能夠在軌道上運行,使耙裝機可以在工作巷道內移動。碰頭安裝在臺車的兩端,用于在與其他設備或巷道壁碰撞時起到緩沖保護作用。
4.槽體:槽體包括進料槽、中間槽和卸料槽。進料槽位于耙斗工作的起始位置,用于接收耙斗耙取的物料。中間槽連接進料槽和卸料槽,起到傳輸物料的作用。卸料槽用于將物料卸到指定的運輸設備(如礦車、皮帶輸送機等)上。槽體一般為鋼板焊接結構,其內部表面光滑,以減少物料運輸過程中的阻力。
5.導向輪和尾輪:導向輪安裝在耙裝機的上部,用于改變牽引耙斗的鋼絲繩的方向,使耙斗能夠按照預定的軌跡運動。尾輪安裝在工作巷道的盡頭,與導向輪配合,為耙斗的往復運動提供支撐和導向。尾輪通常是可以調節位置的,以適應不同的工作距離和巷道形狀。
6.操縱機構:操縱機構用于控制絞車的正反轉和停止,從而實現耙斗的前進、后退和停止動作。它一般包括操縱桿、按鈕和控制電路等部分。操縱桿通過機械連接或電氣控制與絞車電機相連,操作人員可以方便地在耙裝機旁邊進行操作。
耙裝機的工作原理:
1.耙取物料過程:工作時,首先將耙裝機安裝在工作巷道內合適的位置,將尾輪固定在巷道的盡頭。啟動主絞車,主絞車卷筒旋轉,放出鋼絲繩,使耙斗在自重的作用下落到物料堆上。耙斗的斗齒插入物料中,然后主絞車反轉,卷筒收繩,牽引耙斗沿著槽體向進料槽方向運動,將物料耙入進料槽。
2.物料運輸過程:耙入進料槽的物料在耙斗的推動下,沿著中間槽向卸料槽運動。由于槽體是傾斜放置的,且內部光滑,物料在重力和耙斗的推動下能夠順利地在槽體內傳輸。
3.卸料過程:當耙斗運動到卸料槽時,啟動副絞車,副絞車牽引耙斗進行卸料動作。通過改變耙斗的位置和角度,使物料從卸料槽卸到指定的運輸設備上。卸料完成后,副絞車反轉,將耙斗拉回原來的位置,準備下一次耙取作業。整個過程通過操縱機構控制絞車的正反轉和停止來實現循環作業,從而不斷地將物料耙取、運輸和卸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