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確操作耙巖機需要以下步驟:
一、操作前的準備
1.安裝檢查
固定情況:檢查耙巖機的固定裝置是否牢固可靠。如果是在斜巷中使用,耙巖機必須固定在堅實的基礎上,并且有可靠的防滑裝置,防止機器在工作過程中滑動。例如,采用地錨、卡軌器等方式固定,要檢查地錨的深度和牢固程度,卡軌器是否夾緊軌道。
部件連接:仔細查看耙巖機各部件的連接是否緊密,如鋼絲繩與耙斗的連接、電動機與減速機的連接等。任何松動的連接都可能導致機器故障或安全事故。
2.電氣檢查
接線檢查:檢查電氣設備的接線是否正確、牢固,有無破損、漏電等情況。確保電機的接線符合電機銘牌上的要求,并且接地良好。對于防爆型耙巖機,還要檢查防爆面是否符合要求。
控制裝置:測試控制按鈕、開關等控制裝置是否靈活可靠。操作手柄應能靈活地控制耙斗的前進、后退和停止,并且各個動作的切換要順暢。
3.潤滑檢查
潤滑部位:檢查耙巖機的各個需要潤滑的部位,如減速機、軸承、鋼絲繩等。確保這些部位有足夠的潤滑油,并且潤滑油的質量符合要求。例如,減速機的油位應在規定的范圍內,不足時要及時添加。
潤滑周期:根據耙巖機的使用說明書,確定合理的潤滑周期。一般情況下,連續工作的耙巖機每隔一定時間(如 8 - 10 小時)就要對關鍵部位進行一次潤滑。
二、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
1.開機操作
空載啟動:在啟動耙巖機時,必須先進行空載啟動。按下啟動按鈕,讓耙巖機空載運行 1 - 2 分鐘,觀察機器的運轉情況,包括電機的聲音、減速機的工作狀態、鋼絲繩的纏繞情況等。如果發現異常聲音或震動,應立即停機檢查。
逐步加載:空載運行正常后,才能將耙斗緩慢放到工作面上開始耙裝。開始時,耙裝的巖石量要少,隨著機器的正常運轉,逐漸增加耙裝量,但要注意不能超過耙巖機的額定生產能力。
2.耙裝操作
耙斗操作:操作控制手柄,使耙斗平穩地插入巖堆。在耙斗前進過程中,要注意觀察耙斗的運行軌跡,避免耙斗碰撞到巷道壁或其他設備。當耙斗裝滿巖石后,緩慢地將耙斗拉回卸載位置。
避免過載:嚴格控制每次耙裝的巖石量,避免耙斗過載。過載可能導致鋼絲繩斷裂、電機燒毀等事故。如果耙斗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卡頓,應立即停止操作,檢查原因,不能強行拉動耙斗。
3.工作過程中的觀察
機器運行狀況:在耙巖機工作過程中,要時刻注意機器的運行狀況。觀察電機、減速機是否有過熱現象,如有異常發熱,可能是潤滑不良、過載等原因導致的,應及時停機檢查。同時,要注意觀察鋼絲繩的磨損情況,如有斷絲、磨損嚴重等情況,要及時更換。
周圍環境安全: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情況,如巷道頂板是否有松石、支護是否牢固等。如果發現安全隱患,要先停止耙巖機工作,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后再繼續作業。
三、操作后的維護與保養
1.清理工作
機器清理:耙巖機工作結束后,要及時清理機器上的巖石、粉塵等雜物。特別是電機、減速機等電氣和機械部件,要保持清潔,防止雜物進入內部影響機器的正常工作。
工作場地清理:清理工作場地,將剩余的巖石、工具等整理好,為下一次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。
2.停機檢查
部件檢查:停機后,再次檢查耙巖機的各個部件,包括鋼絲繩、耙斗、連接部件等,看是否有損壞或松動的情況。如果發現問題,要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。
電氣檢查:檢查電氣設備的狀態,如關閉電源開關、檢查接線是否有松動等情況。對于長時間不使用的耙巖機,要將電氣設備妥善保管,防止受潮、損壞。
3.定期保養
制定保養計劃:根據耙巖機的使用頻率和工作環境,制定合理的定期保養計劃。保養內容包括更換潤滑油、檢查和更換易損部件、緊固連接部件等。
記錄保養情況:對每次保養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,包括保養時間、保養內容、更換的部件等信息。這有助于跟蹤耙巖機的使用狀況,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。